特別參訪Khamir Craft Resource Centre、Kala Raksha Trust及Kutch Mahila Vikas Sangathan三機構並討論文化產業保存的問題,其中舉Khamir Craft Resource Centre為例,這個機構是三個中最完善一個。中心設立圖書館保存手工藝品的文物及記載書籍,展示場有供一般外地民眾了解的靜態資訊,另有動態的工作區,現場實作織布車及製作皮革產品的師傅。產業推動上,他們收集數十個部落的手工藝經由管道售出,為了創新產業並每年舉辦國際工作營,招募在地及國外設計師,相互交流,並與部落工作者做設計及技術上的指導。產品的創新讓產業多元化外,並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,更提升部落的經濟進步及產業發展。
這讓我想到去年我參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居民討論會時,有位從事文化產業的女性,他提到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可以有藝術村的進駐概念,我很認同藝術村的成立,不僅對從事文化產業的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,也會供給當地居民聚集及外地人相互學習的好地方。而文化產業發展如此龐大的另一原因則是大環境的推動及認同,印度著名品牌公司會收購基金會的產品作為產品行銷的最好保證,反之,台灣在文化產業推動上常常感到十分無力,雖然這似乎太過於商業取向來推斷這現象,但是也呈現社會大眾對文化價值的反應。
在與機構交流的過程中,我帶了客家藍染花布及播放客家山歌讓他們初步認識客家文化,他們十分讚賞客家藍染的技巧及美感,對客家山歌更是沉醉其中,直問還有沒有下一首,可見他們對客家文化感到十分喜愛。
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